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报道>>正文

    我院李名梁院长在《今晚报》发表文章《推动职教出海 服务“一带一路”》

    2024-07-26  点击:[]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阿斯塔纳总统府同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举行会谈时表示,中国决定在哈萨克斯坦开设第二家鲁班工坊。鲁班工坊是天津率先主导推动实施的职业教育国际知名品牌,已成为服务共建“一带一路”上的“技术驿站”。

    “一带一路”倡议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培养“走出去”企业在海外生产经营急需、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本土技术技能人才,是“一带一路”对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时代要求。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可为合作国培养大批应用技术型人才,有效促进青年就业和改善民生,赋能东道国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过程中,能将中国优质职业教育和产品技术带出国门与世界分享,在职业教育领域搭建技能传播、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的平台,可促进各国民心相通,维护人类文化和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数量上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具备了“走出去”的实践基础。近年来,陆续出现了一批具有鲜明特征的职业教育国境外办学机构,主要包括“鲁班工坊”“丝路学院”“郑和学院”“毕昇工坊”“中文工坊”“大禹学院”“芙蓉工坊”“桂港中心”“詹天佑学院”“大河工坊”“骏马工坊”等。我国职业教育在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拓境外办学品牌、实施本土化师资培训、助力“走出去”企业参与国际产能合作、输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标准、组建区域性职业教育国际化联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当前我国有400余所职业院校与国外办学机构开展合作办学,其中在办高职高专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已达1000多个。

    应该注意的是,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存在发展基础仍然薄弱、国际化水平偏低以及社会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等现实性问题。一方面,在职教出海过程中,教师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不足,学校课程、教学、管理在职教出海中输出质量难以产生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对于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了解不足,使职业教育“走出去”过程中与其他国家融合的广度、深度亟待加强。为此,要健全完善职业教育“走出去”的协同整合机制,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四方联动、联合出海。

    首先,要在国家层面建立高层级的职业教育“走出去”议事协调机制。相关部门尽快联合建立职业教育“走出去”治理机构,全面统筹职业教育与行业“走出去”的顶层设计和政策制定。地方政府应结合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掌握“走出去”企业的海外人才需求,推进本地区有条件的企业协同高职院校“走出去”,服务区域对外开放。

    其次,要全面提升职业院校“走出去”的基础能力建设。应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制度体系和激励机制,强化自身服务企业“走出去”的能力,在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和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多下功夫。

    再次,要发挥校企协同互动效应,坚持企业主导。“走出去”企业应结合自身需要来设立项目,明确人才培养需求,遴选职业院校和专业,引导职业院校开发企业所需求的项目,实现校企供需的有效对接,以保障职业教育海外办学行稳致远。

    (作者为天津外国语大学“一带一路”天津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上一条:我院副研究员乔章凤撰写的研究报告被天津市政府办公厅信息刊物采用 下一条:《今晚报》刊发我院执行院长李名梁教授文章《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讲好新质生产力故事》

    关闭